麻醉学考研学校排名(麻醉学考研学校排名医学排名)




麻醉学考研学校排名,麻醉学考研学校排名医学排名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风雨同舟、福祸同当的爱情固然令人艳羡,然而,人性本就是自私的,这句俗语不仅仅是人们的玩笑话而已,而是很多夫妻的真实写照。

林徽因拒绝痴情浪子徐志摩和谦谦君子金岳霖,而与梁思成陷入热恋并携手一生的故事时至今日仍然令人们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徐志摩的康桥之恋、金岳霖的竹林而居都不曾动摇她的内心。

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前夕,梁思成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回答道:“我要用一生回答你。”

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用一切美好的词来形容似乎都不为过。这两人就如马薇薇说的那样:“打碎一个你,打碎一个我,重塑了我们。”

然而不同于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伉俪情深、同舟共济,他们的儿媳周如枚却在丈夫梁从诫陷入低谷时决绝地选择了离婚。

并且无情地选择了给儿子改名换姓,不久之后嫁给了另外一个人,这一切做法都令当时和现在的人们唏嘘不已。

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情也在梁从诫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成为他停留一生的遗憾。

但尽管如此,梁从诫从未有一句话诋毁周如枚,他在晚年面对记者时仍旧用心维护着这个他最初的爱人。

有人说周如枚是蛇蝎心肠最毒妇人心,也有人说她其实另有苦衷不得已而为,那么真相究竟为何呢?周如枚又到底是怎样一个令人琢磨不透的女人呢?

01 郎从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样的词语放在周如枚和梁从诫身上无比的贴切。

梁从诫是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的长子,出身于书香门第,可谓是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吸引着众多人的目光。

许多人都知道林徽因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却不知道这首诗其实是写给自己出生不久的儿子梁从诫的。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满页满页的纸字字句句都是对儿子的最深沉的爱意和最真切的期望。

事实上,梁从诫的名字也蕴含着父母的深深期待,这是为致敬著名建筑学家李戒,希望儿子能够跟随着大师的脚步继续走上建筑之路。

而周如枚也同样不差,她的父亲是著名的学者周培源,彼时的理论物理学家、社会学家,还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的校长,家庭条件与梁家相比不相上下。

不仅家境优渥,而且由于周培源教育家的身份,对于子女的教育自是无比地看重,因此周如枚自幼就受到了各个方面的良好教育,无论是才情还是学识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况且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下可没有什么文人相轻,个个彼此间惺惺相惜,梁家与周家自是关系甚笃。

梁思成和周培源在大学时就是同学,后来还在同在北京大学中教书;后来在一张林徽因一家逃难时拍摄的照片上人们还发现了有周如枚一家的身影,那时候的梁从诫和周如枚还是一脸稚气的孩子。

后排左起:周培源、陈意、陈岱孙、金岳霖;前排左起:林徽因、梁再冰、梁从诫、梁思成、周如雁(周培源二女儿)、王蒂澂(周培源夫人)、周如枚(周培源大女儿)

梁家交往最深的几位教授之间,各自的孩子都把长辈们互称“爸”或者是“姨”,因此,周培源对于梁从诫来说,从小就是“周爸”,周如枚称呼梁思成也从来都是“梁爸”。

两个家庭的良好关系自然也让梁从诫和周如枚有了近距离相处的机会,一起玩闹,一同长大,两个年轻人很快就在父母的撮合之下陷入了爱河,顺理成章地谈起了甜蜜的恋爱。

梁从诫后来形容两个人第一次亲吻的画面:“她的吻直烫到我心底,使我的灵魂震颤,我真的恋爱了。”那是他最美丽、最青春的年少时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很快就到了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的年纪,有之前多年的感情基础,周如枚和梁从诫的婚姻之路同样有如康庄大道,平坦自如,令旁人发自内心地祝福与羡慕。

就连一向苛刻的林徽因也对周如枚赞许有加,由衷地希望周如枚能够成为自己的儿媳。

“美貌与智慧并存。平心而论,她的五官虽算不上惊艳,但却端庄大方,加上江南女子温婉如水的韵致,让人无法忽视她的存在。”这便是林徽因对于周如枚的评价,克制但却藏着掩盖不住的满意。

结婚之后,梁从诫与周如枚两人相敬如宾,和谐自如。白天忙时就各自忙碌,闲时就坐在一起读书品茶,畅谈人生与理想,一起看夕阳西下、暖阳初升,小日子过得甜蜜而恣意。

随着感情的逐渐升温,周如枚为梁从诫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梁鉴。

这个孩子的降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不少的欢声笑语,工作忙碌的梁从诫一想到家中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就什么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一切都似乎在沿着幸福的方向驶去,平静的海面上只有惬意的海风和耀眼的阳光。

02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梁从诫还是一如往常一般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一下班就回家和妻儿说笑玩闹,从容而淡然,仿佛置身事外。

后来,梁从诫突然被通知到江西农村参加劳动,陷入了低谷,这个刚刚被调到北京正准备大展拳脚的青年的理想就这样被拦腰斩断,不留一丝转圜的余地。

周如枚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二话不说地带着儿子回到了自己的娘家,并向梁从诫提出了离婚请求。

在旁人看来,这样做的确是有落井下石、见死不救之嫌。

她站在爱情与大局之间,徘徊着、犹豫着,选择了后者。

梁从诫并不想轻易放弃这段感情,但是面对周如枚的请求,他张开嘴,却不知从何辩解。

离婚之后,周如枚将儿子的名字从“梁鉴”改成了“周学兵”,彻彻底底与梁家切断了联系。

她在娘家的扶持下,带着儿子艰难地度日。为了给自己和儿子更好的生活,她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翻译工作。

而远在江西的梁从诫同样并不好过,身体和精神上双重的折磨像美工刀一般虽然细微但却无比真实地啄着他的内心。

他几欲,最终还是顽强地挺了过来。开拖拉机,用水牛在稻田里翻耕土地,还做着许多农民都做不来的脏活、重活、累活、技术活。

而这些,周如枚都不知晓,偶然的一次机会,她在工作中遇到了著名的麻醉学家谢荣,现如今更是我国的麻醉学泰斗。

两人倾盖如故,一拍即合,谈笑间无比地默契,无论是三观还是对事物的看法,都出奇地合拍。

在一次次的交谈中,周如枚逐渐意识到了眼前这个年轻人隐秘的情意,更重要的是他思想开放,并不在意自己先前的婚姻和孩子。

谢荣喜欢周如枚身上岁月沉淀之后的独立的、深沉的美,周如枚也同样对彬彬有礼、气质不凡的谢荣深有好感。

梁从诫母亲林徽因照片

然而,对于梁从诫的愧意仍然无时无刻不在敲打叩问她的心门,阻碍着她进一步的感知,使得她对于面前唾手可得的幸福犹疑不决,怀疑自己是否值得拥有。

而谢荣凭借着自己的耐心和细水流长的陪伴,最终还是捕获了周如枚的芳心。

两人很快便组建了新的家庭,并约定共同为之奋斗,周如枚也慢慢地从往事中走了出来,大踏步地行使她追求幸福的权利。

0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结婚之后,周如枚并不比之前过得差,谢荣虽没有梁从诫的家庭那么显赫和受人敬重,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给予周如枚不错的生活。

他在外勤奋地工作,在这期间,将中国的麻醉学推至了一个新的高度;周如枚也同样没有闲着,她翻译了不少外文书籍,并在一些重大场合给重要人物做过翻译。

结婚不久之后周如枚为谢荣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娃娃,取名谢兰,希望她能蕙质兰心,像兰花一般容颜与才情并具。

都说二嫁的女人不幸福,不论是孩子还是彼此的磨合都是大问题,但周如枚和谢荣却将这些问题都一一克服。

那时一家人过得很开心,两人琴瑟和鸣,出双入对,儿女双全。

然而,天往往不遂人愿,上天为你开了一扇门,同样也会为你关上一扇窗。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并没有在周如枚身边停留很久,就再一次被病魔轻易地夺走了。

一场大病悄无声息地来临,终日不断的痛苦驱使周如枚必须不停地徘徊在吃药、打针和看医生之间,一切平常的小事都渐渐地成为奢望。

在病痛的折磨之下,周如枚的意志日渐消沉了下去。

“福寿两难全”,尽管还是想要拼尽全力活下去,但最终周如枚还是没能捱过命运对她发起的挑战,在1980年因病逝世。

那一年周如枚还不满50岁,她的女儿谢兰才刚刚12岁,一切值得期待的未来一瞬间戛然而止。

这或许也是周如枚临终前最遗憾的一点吧,她再也没有办法看着自己疼爱的女儿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

梁从诫这时早已回到了北京,他听说周如枚逝世的消息之后,表达了自己的怀念:“生活道路,由于我的过错,未能与她一同走完。她后来英年早逝。但这段刻骨铭心的初恋,永远是我一个最美好、最幸福的回忆。”

这个一生不幸的女人最终遗憾谢幕,倘若没有临了那无情的病痛,她大概会无虞地、体面地走完自己的人生吧。

时光消逝,万物更迭,尽管偶有遗憾,但漫漫人生路不就是遗憾与幸福并存吗?

经历过那个光怪陆离的时代,经历过或圆满或失败的婚姻,我相信周如枚仍旧坚定着自己的选择,在或平淡或挣扎的岁月中认真地生活。

麻醉学考研学校排名(麻醉学考研学校排名医学排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