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考研科目)




社会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考研科目

南都讯 记者 孙小鹏 通讯员 吴立坚 疫情防控,需要科学精准之策,多方协同、齐心协力。同时,每个成年人都是自身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那么,在疫情防控中做好物理预防的同时,又应如何提高心理免疫力,预防心理问题,维护好自身心理健康呢?

“‘心理口罩’是2020年初抗击新冠疫情时我提出的概念。”日前,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佐斌教授表示,医用口罩用于人们预防感染病毒,阻断病毒传播,保护身体健康,减少生病概率。“心理口罩”则是人们应对病毒感染或疫情防控措施等伴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口罩”虽然是无形的,但是对于涉及疫情人员如感染者及家属、管控区人群、涉疫相关工作人员、必要的流动人员等,具有重要的心理健康与行为保护功能。

“如果说口罩是阻断病毒传播、预防病毒感染的有形保护用品,那么‘心理口罩’就是预防和应对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与行为异常的无形保护装置。”佐斌告诉记者,“心理口罩”成分并不复杂,主要包括疫情时期人们的适度关注、合理认知、平和心态、规律行为四个层面。

适度注意疫情信息,避免过量关注造成心理困扰

新冠疫情引发人的自然关注,人们的注意力不由自主朝向疫情信息方面,这是正常的反应。了解当地疫情的变化情况,关注疫情防控的政策动向和管控区信息,掌握与本人相关的核酸检测和健康码管理的具体要求,这些关注对于做好个人防疫十分必要,有利于个人行为管理和涉疫活动动态调整,避免潜在风险。

然而,对疫情信息关注应处在合理水平,不能关注信息时间过多过长,反复看信息,到处求证信息,导致人的主要精力被疫情信息所牵引控制。建议及时关注本地权威部门和正规渠道发布的疫情信息和本人所在单位、社区的疫情防控具体要求即可。同时,也要注意对涉疫信息特别是网络信息的判断甄别,不信谣,不传谣。

了解疫情相关基本知识,对疫情防控有科学认知和信心信念

有关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科学知识、理性看法和积极信念,能够避免人们对疫情过渡恐慌,调节人们的心理焦虑、愤怒、悲观等负面情绪,有利于心理健康。例如,知晓现在新冠病毒患者中重症率低、打新冠疫苗对适用人群具有良好保护作用、隔离能够直接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对目前防疫政策的信心、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必胜信念,等等,对疫情中的个人具有良好心理保护作用。

当我们对新冠病毒“可防可控可治”有信心、对“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个人防护措施作用有确信、对“三天两检”及隔离管控等政策措施必要性有认同,身处其中时就不会心慌神乱,心理就会踏实。

保持情绪安稳平衡,用心平气和来调节疫情烦恼

平和心态是人的安稳、安定、安心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愉快喜悦、开朗平衡的积极情绪品质。遇到困难挫折和突发风险事件,平和心态有助于人们在不利情境中坦然面对现实,解决实际问题。中国古人讲“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心静方能神凝,神凝方能心定,平气降躁,有益身心健康。国内外医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都发现,心胸豁达、性格开朗的人其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免疫功能往往处于正常状态,幸福感更高,多健康长寿;而长期抑郁、情绪低落、喜怒无常的人,生活不满意感和疾病发生率明显偏高。平和心态在人面对变动、不确定情境时发挥着特定的调节作用,是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重要保护机制。

如果所在地方发生了新冠疫情,成为感染者、密接者等,正常人都会有一定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人们主要因为病因不明、病亡率高、防控经验不足而导致心理恐惧害怕。当前疫情中虽然是变异毒株而且传染更快、无症状感染者为主,但我国抗疫已形成了及早发现、精准防控、科学救治的经验,重症率和病亡率都极低,因此绝大多数人对新冠已经不再恐惧害怕,主要是有不能如常生活和工作、行动自由受限的不适、焦虑与烦恼,也有是否能够尽快控制住疫情、对生活品质下降和生计保障的担忧。这种情况下,心理平和、情绪安定就能够发挥减缓焦虑的作用。

人们需要调节自己的心情,努力平复不良情绪,不为小事不合意而生大气。如果感觉心情添堵,可以通过文体活动、向亲朋好友倾诉或求助心理热线来缓解,适当宣泄、把负性情绪排解出去,实现心平气和。

按照既定计划作息做事,保持有规律的日常行为

行为有规律是调节身心紊乱的良方,有助于人的健康。受新冠疫情影响期间,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以常态应对暂时慌乱。遇到突发疫情管控,需要集中隔离、居家监测、网络学习和工作等,人们要尽量保持常态化情境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如平时一样正常生活起居作息,按时“上下班”。工作时间段集中处理工作事务,休息时间如平时一样休息放松。遇到疫情的教师和同学们,最好按照课程表正常上网课、做作业、师生交流互动。社区居民通过网络保持和亲友、邻居和干部的联系和交流。坚持按要求做核酸检测;遇到健康码变化情况,按规范程序处理做到做好。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在隔离治疗期间也要让自己的行为不乱。如果平时工作生活比较有弹性,建议在疫情隔离期间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下计划和任务,通过明确要做到的事情或完成任务的活动来形成行为规律。

总之,人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相互影响,良好心态有助于增强人的生理机能和抗病毒免疫力,预防疾病,促进身体康复。维护生命健康,疫情时期要做到戴好防护口罩,也要给自己戴好“心理口罩”。戴好“心理口罩”,既是当前每个人做好疫情防控、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个体责任和主动作为,也是让家人亲人同事们减少对自己的心理担忧、显现和传递抗疫正能量、人们社会心理支持的一种体现。

图片:受访者提供

社会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考研科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