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一般能过吗(本校考研复试一般能过吗)




考研复试一般能过吗,本校考研复试一般能过吗

2023年的研究生已经落下帷幕,考得好的同学为此欢呼雀跃,取得的成绩也不辜负自己长时间的学习奋战,考得不好的同学,部分人看不到希望,开始为找工作而努力,另一部分同学则是想再学一年,通过二战实现人生的理想。

不过针对23年的考研,有人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多所高校复试“无人生还”,即便是优秀的985大学也不例外。

竟无一人通过?多所985高校复试“全军覆没”

考研和高考并不同,高考中只要成绩合格,就有概率被高校录取,但是考研不光是有笔试城市,还有复试,所以不能单用成绩定夺,不过针对2023年的考研,学生们十分头疼,多所985高校复试“全军覆没”,竟无一人通过,专业全靠调剂。

就像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有5个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分别为逻辑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管理哲学和政治哲学,招生计划调整后,从个位数直接变成了0。

但是从表单中也能明显的看出,学校的专业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剩下的学科基本为冷门专业,那么自然而然学生报考的数量就会降低很多。

但是这不是出现无人报考的理由,因为大家都知道,学硕和专业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学硕主要做的就是学术上的研究,所以就算是985高校中冷门专业的学术硕士,其实也存在一定的热度,不该出现这种情况。

该校除了哲学专业以外,其他的专业例如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以及保险学等专业,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基本上都是无一人通过,没有人顺利通过复试。

其实不光是中国人大,像武汉大学中的软件工程学科,也同样是0人进入复试,且公开发布声明:不接受调剂,还有就是厦门大学中的可能工程专业,原本计划招生11人,最后还是没人能通过复试,最后名额留给了调剂生。

无人通过复试,原因是什么?有三个方面

出现这种情况实属不应该,毕竟每年考研的学生真的很多,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但如果说无一人通过复试,难道是2023年学生质量不优秀没有达到分数线?还是说会有别的原因?主要有3点原因。

首先就是压分情况,老师在阅卷时十分的严格,某些省份的高校老师在阅卷分数上面,要远远低于其他的省份,学生在专业课压分和阅卷严格的双重打压下,没有通过国家线,或者单科成绩没有过线,结果也自然不会太如意。

部分985高校已经被学生拖进“黑名单”,认为复试的水太深,有些名额早已“内定”,所以学生们才会说:专业课被压分,复试也被压分,虽然表面想要招人,可学院主要还是以推免保送为主,根本不会给普通学生名额,只是在走招人的流程而已。

其次就是学生主动放弃复试,因为有个别专业的学生,比如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参加考研的时候也会考取教师编制,部分学生会被签约,所以权衡利弊之下,放弃复试。

最后也不排除2023届的学生质量“不过关”,达不到复试的要求,这种情况很常见,学生笔试优秀但面试拉胯,进不了复试也怪不了别人。

23年考研落下帷幕,学生想要二战,要吸取失败的教训

虽然2023年考研渐行渐远,但是学生们却表示一切仿佛就在昨天,有人欢喜有人愁并不是说说而已,那些没有通过考试的学生,依旧想要在这条路上为自己开辟一方天地,所以想要再来一年,希望在2024年的研究生考试中拔得头筹。

在笔者眼中,一次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自己没考好还不努力不拼搏,从高校复试无人通过中能够看出:复试可能比笔试更“危险”。

如果23年研究生考试笔试成绩理想,但复试没通过的学生,想要在下一年的复试中绽放光彩,那么就要吸取相关的教训,多总结一下自己失败的教训,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考研是一次漫长的过程,期间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与坚持,在众多佼佼者中,可能自己稍有不注意就会被落下,所以坚定信心不要放弃,多总结经验,最后都会有所收获。

总体来看,部分高校无人进入复试令人惋惜,但是侧面也表明学生能力还是有所欠缺,如果自身足够优秀,是不是也会被老师青睐?所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不断扩充自己很有必要,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总结失败的教训,争取在2024年研究生考试中,一举高中。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此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考研复试一般能过吗(本校考研复试一般能过吗)

赞 (0)